top of page

賴冠妤

指導老師:呂兆民

行為之間

重構現代人的日常生活

「當代建築與城市的人性缺失可以被理解為對身體與感覺的忽視,以及我們感知系統的不平衡發展。現代主義設計普遍庇護了我們的思維及眼睛,但他讓我們的身體、感官、乃至記憶、想像與夢想變得無家可歸。」-the eyes of the skin


從最貼近人的居住開始討論起,現在的平面傾向於自由、彈性,追逐便利與效率,乃至於空間內失去了對時間的累積與對變化的感受。


我想以人對時間的感知為基礎,以微觀的方式放慢相對的時間感來觀看生活片斷,這些凝視是看見、聽見、抑或是感受,在行為與行為之間收納空白時間與空間,加深感知,在空間裡感受到時間與空間的存在。

bottom of page